kiyu010

流·彩:

关于“空气感”

照片拍摄于多年前的一个清晨,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谷,羊群是野生放养的,山谷里开满了杜鹃。钻出帐篷时,头一晚的篝火还未熄灭,几根柴棒遇上火塘里的星火,瞬时冒出淡淡轻烟。

阳光斜刺着照射下来,我站在那里,只举起相机,默默按下快门,一切都自然、平和。

多年后,我翻看那次旅行的记录,“空气感”这个词跃然出现在脑海里……

空气感在绘画中指的是光线因通过空气距离及角度等造成的差异产生的变化,简单来说,越远的物体反差越低,细节越少,颜色越偏蓝。

决定一张照片是否有空气感,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空气通透度,即空气中微粒的多少,微粒越多越容易体现空气感——当然,如果到了大雾的程度,就过犹不及了;

2、光线,逆光、侧光会比顺光更容易表现空气感(立体感);

3、背景层次,背景如果拥有丰富的层次,更能表现空气感,例如以延伸的街道作为背景,会比以一面墙更能表现空间感;

4、光圈,并不是一味的大光圈就能表现空间感,而是要根据主体而定,但拍摄近景时,也不要选择最大光圈,而是应该让景物逐渐虚化,有一个自然的过渡过程,更接近人眼(有人提到最大不要超过2.8,有人则认为是3.2);

5、焦距,50MM是最符合人眼的焦段(相对于全画幅)。

评论

热度(28)